今年以來行業和板塊間分化嚴重,截止到4月20日,在31個一級子行業中位數漲幅僅2%的情況下,傳媒、通信、計算機三個行業漲幅均大于40%;而漲幅靠后的子行業中,商貿零售下跌9%、美容護理下跌7%、房地產下跌5%。行業最大漲跌幅之間差值達到55%,該差值在過去十年的同時期表現中,僅次于大牛市的2015年,行業分化明顯。
那么站在投資的角度,市場分化背后的邏輯是什么?又應該如何應對這種較為極端的分化呢?
首先,從宏觀經濟來看,經濟呈現弱復蘇特征,市場有尋找新的投資方向的需求。經濟基本面數據反映出,基建是一季度經濟的壓艙石,服務業呈現較為顯著的復蘇,制造業投資增速放緩,地產業新開工尚未有起色,汽車消費暫時仍缺席復蘇。在此大的經濟背景下,市場一直在發掘新技術、新的商業模式帶來的新的商業機會。
其次,根據產業發展階段的不同,市場被區分為主題投資期、成長投資期和價值投資期。新的技術和產業在概念導入階段的主題投資期容易出現快速泡沫化、短期無基本面支撐的情況,導致產業的波動巨大,并且面臨最終產業發展不及預期、泡沫破滅的風險。(參見下圖:主題投資 vs 價值投資、成長投資股價走勢示意圖)。
圖:主題投資 vs 價值投資、成長投資
少部分幸運兒具有相應的資源匹配、知識儲備,站在時代的風口,享受了產業發展的紅利,把握住了相應的投資機會。每年都有很多產業發展熱點,但拉長時間看,能夠持續站在風口的幸運兒不會太多。因此,會有部分投資者更偏好確定性的機會。比如,巴菲特在2016年才開始買入蘋果公司股票,而當時背景是在2006年到2016年間蘋果公司股價已上漲超過10倍,公司已經逐漸進入成熟穩定階段的價值投資期。
最后,拋開具體的行業技術變革,從估值的角度分析,今年漲幅前五的子行業的共同特征是均值回歸。截至2022年底的數據統計,上述五個子行業的五年復合回報率為-6%,平均PB估值分位數位于歷史較低的位置(6%分位,低于全部行業均值約1個標準差);而跌幅前五的子行業的五年復合回報率為1%,PB估值分位數位于歷史較高的位置(52%分位,高于全部子行業均值的約1個標準差)。
今年市場的行業間分化明顯,跟歷史同期相比的確是幅度較大,但是邏輯框架上并沒有超出過往A股演繹邏輯范式。由于產業發展階段、估值位置、市場偏好不同,各個板塊之間的差別是客觀存在的,每年都會有子行業遠遠跑贏市場平均水平。因此,在行業配置的環節有必要對行業差異做出必要的反應,但我們認為這個反應的合理方式,仍然是在能力圈范圍內堅守自己的投資理念,并接受市場變化帶來的考驗。
免責條款
本報告版權歸諾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僅供參考。未獲得諾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形式的發布、復制或修改。本報告基于諾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其研究員認為可信的公開資料,但諾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并不構成所述證券、類別的投資建議,諾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不承擔投資者因使用本報告而產生的任何責任。
風險提示
任何投資都是與風險相關聯的,越高的預期收益也意味著越高的投資風險。請您在投資任何金融產品之前,務必根據自己的資金狀況、投資期限、收益要求和風險承受能力對自身的資產做一定的合理配置,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實現投資收益。投資有風險,選擇須謹慎。